[NEW] 《在德中资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2025》发布 近三成在德中资企业认为当前德营商环境“不利”
《在德中资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2025》发布
近三成在德中资企业认为当前德营商环境“不利”
德国中国商会(CHKD)于11月18日发布《在德中资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2025》。104家企业于8月12日至9月7日期间接受了问卷调研。调查显示,在德中资企业对营收前景总体谨慎乐观。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对监管与经济因素的担忧也有所增加,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认为在德投资环境为“中性”,更有接近三成的企业认为投资环境“不利”甚至“非常不利”。
104家受访企业对未来一年收入预期总体上保持积极:46%预计营收基本稳定;43%预计将实现中等或较强增长。投资规模整体预期稳中向好,60%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一年维持在德现有投资水平,30%打算增加投资,其中19%预计增幅超过20%,11%预计温和增长;10%的受访企业预计投资规模将减少。在德国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裁员的浪潮下,在德中资企业维系甚至正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41%的受访企业计划扩招,42%预计员工规模保持稳定,只有18%预计将出现裁员。
调查显示,德国子公司在中国许多集团公司的全球布局中承担着关键职能,其最主要优势是贴近客户与伙伴(55%),通过本地化布局可直接触达客户,并巩固在欧洲市场的定位。51%的受访企业将德国实体设为欧洲总部,凸显了德国在区域运营中的核心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营收和投资预期较为稳定,但投资者对监管与经济因素的担忧有所增加。58%的受访者认为在德投资环境“中性”,即机会与风险并存;正面评价较少:10%的受访企业认为“有利”,仅3%认为“非常有利”;相比之下,22%认为在德投资环境“不利”,7%认为“非常不利”。
73%的受访企业将高劳动成本与严格劳动法视为在德高效经营的最大挑战;53%认为监管复杂性构成重要挑战;27%对官僚程序提出批评;语言与文化差异(26%)以及招聘合格人才(25%)给中资企业在德国经营提出了挑战;德国能源成本高企(25%)进一步加剧了总体成本压力。
针对德国营商环境的现状,受访企业结合经营实践提出了改良建议:61%的受访中资企业希望行政程序更简单、更快速;53%希望对中国直接投资设立更明确、更可预期的审查流程;38%呼吁改进签证与工作许可程序,另有38%建议提升政府资助与补贴信息透明度。近半数(46%)受访企业认为其在获取政府资助方面处于劣势;仅5%认为与欧盟本地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德国中国商会指出:“中资企业在德投资经营为推动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但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德国政府的一些政策举措令中资企业担忧上升,例如德国政府计划在6G网络建设上排除华为等中国供应商。在此我们呼吁,德国政府为在德中资企业提供公正、稳定、无歧视的营商环境。公平与透明的规则不仅关系到每一家企业,更关乎中德经贸关系的长远未来。”
面向未来的双边合作,中资企业普遍看好的行业包括数字化(51%),新能源和电池技术(48%),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制造(35%)。德国中国商会希望“中德双方应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发掘新的增长潜能,增强德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吸引力。”

关于《在德中资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2025)》
德国中国商会对在德国开设的中国企业子公司开展了问卷调研,共有104家企业参与。调研时间为2025年8月12日至9月7日。问卷聚焦中国企业的经济展望,以及其在德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媒体联络
德国中国商会
陈晓玮, 首席媒体与出版专员
+49 30 20917522

